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漾兮九阕——张漾兮艺术研究展在中国美术学院

来源:美术教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由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哲学与文化创新研究院承办的“漾兮九阕—

由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哲学与文化创新研究院承办的“漾兮九阕——张漾兮艺术研究展”于2020年9月28日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为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

张漾兮《抢救2》黑白木刻 41cm×56.5cm 1963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2015年,著名版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美术学院版画教学的开创者张漾兮先生的家属向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捐赠张漾兮各类重要作品286件。2019年,家属再次向学院美术馆捐赠张漾兮重要版画作品50件的木刻原版。这些作品与原版共同成为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的重要藏品。值此国庆与中秋之际,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漾兮九阕——张漾兮艺术研究展”,借张漾兮充满诗意的名字以“漾兮九阕”为名,精选捐赠作品,包括原版、手稿、版画、水彩、水墨等200余件,结合大量文献,包括照片、档案、笔记、访谈视频等,以九个板块如诗如歌般深入梳理、叙述张漾兮先生的艺术生涯与美术教育成就。在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看来,“张先生这代人身上,累积着许多时代命题,为我们理解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中国艺术和中国人留下了非常重要的线索。他们将现实主义、表现主义在现代中国社会的人心世道中融为一炉,贯通了个体生命的内在世界和社会现实的外在世界,形成一种独特的形式意志,值得我们长期、深入研究”。一号展厅以“暗夜”“光明”“远方”“湖山”四个板块呈现。分别以张漾兮的作品展示他在解放前的先锋木刻、新中国成立后扎根于民族风格的艺术语言、前往东欧考察时立足国际视野的创作,以及围绕西湖主题的版画探索。展览前所未有地以版画作品与其相应的原版、草图联合叙述,细致展示张漾兮对于不同媒材的灵活使用、采用丰富手法的具体创作过程与生动的构思层次。二号展厅分为“新生”“欧游”“群贤”“古今”“思念”五个板块。张漾兮创作的木刻原版组成的原版之墙立于展厅中央,这些原版是张漾兮创作之路的见证、双手劳作的记录,是张漾兮与其艺术生涯的纪念碑。该展厅以照片、笔记、手稿、讲义、课程计划等文献,着重突出了张漾兮之于中国美术史、版画史,尤其是中国美术学院历史的卓越地位。正如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许江所说,张漾兮“是国美版画之路的当之无愧的开拓者,是作为这条长路根基的版画教学思想体系的创建者”。展览持续至10月28日。

重点展品介绍

绘画:

张漾兮《薅秧归来》黑白木刻版画 9.5cm×13cm 1942 作品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原版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1.《薅秧归来》,1942年,黑白木刻。张漾兮追求自我突破,一直坚持对同一主题进行不同媒材的反复创作,时隔四年创作水墨《薅秧归来》,这是张漾兮少有的大尺幅作品。他的一些代表作,对后来者的示范、启发意义,已超越了版画领域。

张漾兮《擦皮鞋的孩子》黑白木刻 25.2cm×19cm 1946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2.《擦皮鞋的孩子》,1946年,黑白木刻。该作以对比手法表现两个不同阶级的小孩各自的境遇,穷孩子给富孩子擦皮鞋,概括了旧中国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关系。标志着张漾兮的木刻进入新的阶段,不再满足于社会现象的再现,进一步揭示了阶级社会本质。

张漾兮《我们的队伍来了》版画 34.5cm×45.5厘米 1949年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3.《我们的队伍来了》,1949年,黑白木刻。此作是张漾兮平时无数次生活观察得来的,场面虽为虚构,但这样的场景在生活中却是必然的。作品表现了劳动人民对解放军的期待心情。此作于1949年完成于香港,中国正处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也是张漾兮个人艺术道路的转折点,标志着歌颂新社会、迎接光明的开始。

张漾兮《修堤防灾》套色木刻 32cm×24cm 1950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4.《修堤防灾》,1950年,套色木刻。《修堤防灾》描绘了干部、知识分子与农民共同劳动,兴修水利,愉快而热烈的劳动场景,色调温暖,烘托画面气氛。套色木刻《修堤防灾》发表于《人民画报》1950年第二期。水彩色稿寥寥几笔,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设色美极。

文章来源:《美术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msjyyj.cn/zonghexinwen/2020/0930/597.html



上一篇:第二届全国少儿美术作品展亮相北京时代美术馆
下一篇:三维动画设计教学现状及对策

美术教育研究投稿 | 美术教育研究编辑部| 美术教育研究版面费 |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发表 | 美术教育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美术教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