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美术研究|从“摆动”到“提按”:论笔法的空(2)

来源:美术教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唐代以后,“提按”成为主导的用笔方法。这其中的原因,无疑是因为唐代以后以“提按”笔法为主导的唐楷作为新的正体书,成为人们书法启蒙教育的基

唐代以后,“提按”成为主导的用笔方法。这其中的原因,无疑是因为唐代以后以“提按”笔法为主导的唐楷作为新的正体书,成为人们书法启蒙教育的基础。“提按”用笔自然也成为通往书法艺术的不二法门。我们从古人的论书和唐代以后的书法中,可以明显的看到“提按”笔法在唐代及以后的影响。古人论书方面,唐开元(713-741)时张怀瓘曾言:“适意腾跃顿挫,生气在焉”;元胡袛遹言:“起伏应提按,顿挫愈健捷”;康有为提出:“方用顿笔,圆用提笔。提笔中含,顿笔外拓。中含者浑劲,外拓者雄强”。可见,中唐时期“提按”用笔已经受到重视,到康有为时已经将其作为用笔的全部了。书法作品方面,“提按”用笔广泛运用于各种书体。唐代以后的行书,特别是宋代黄庭坚的行书无疑是受提按笔法影响的典型代表。关于唐代以后提按用笔的流行,薛龙春从桌椅的使用所引起书写姿势改变方面的论述,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他说:“中晚唐桌椅普遍使用之后,执纸书逐渐为伏案书写所替代。在伏案书写的时代,提按无疑是最省力的。执笔时毛笔与桌面垂直,使得上下提按渐渐成为表现粗细、顿挫的方便法门,而提按又逐渐与中锋、运腕等合流,以表现书写的力度。”

笔法的空间转变:由“摆动”到“提按”

笔法是伴随着日常手写体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它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所以,邱振中先生根据笔法的发展勾勒出了一条清晰的脉络:从直线摆动到弧形摆动,从简单摆动到连续摆动,然后是绞转的成立,随后提按替代绞转成为日常书写的核心。我们在上文的分析中,已经提到“绞转”本质上还是“摆动”笔法。在这条笔法演变线索中,包含了一个根本的转变,就是:“提按”替代“摆动”笔法的过程中,用笔由横向平面空间曲势运动转变为垂直于纸面纵向空间的直线运动。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主要是指回环式“连续摆动”笔法逐渐解构,转变为“提按”笔法的过程。


图5

我们在上文中提到,回环式“连续摆动”用笔是隶书,特别是简牍隶书(图5)的典型用笔方式。以隶书横画为例,在书写过程中随着手指与手腕的转动,笔锋围绕笔杆作“


”形摆动,在摆动过程中笔锋触纸的锋面和角度(即笔杆的角度)不断的发生变化,笔画也随之呈现出弧形和波状,以及粗细的变化,形成了隶书典型的“蚕头燕尾”笔画。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从入锋到行笔到出锋,再到与下一个笔画的衔接,用笔并没有做垂直方向的提按运动,而只是通过手指或手腕的转动,使笔锋在纸面上作横向回环式连续摆动。

而为了简便、快捷的书写,隶书回环式“连续摆动”的笔法,也必然会随着用笔速度的加快而进行一定的省减。这种省减我们在简牍墨迹的笔画形态所反映的书写过程中,可以得到有利的说明。现通过具体的简牍墨迹试析一二:

1、横画

主要表现为隶书横画的“燕尾”不再挑出,一是,通过圆势运动的强化,顺势圆转而出,形成了后世行草书上下笔画间牵丝映带的用笔;二是,通过提笔回收,形成端点强化的楷书收笔雏形。横画在收笔之后,下一笔画的起笔大都在其左边和下边,为了笔势的连贯,不再往右上挑出,只能往下按顿后向左提笔回收。而提笔回收的动作,用笔不仅明显出现了垂直向上的纵向空间运动,上下笔画之间的笔势连接方式由隶书之逆入,变为顺势露锋侧笔切入的用笔,进而呈现出左尖细、右重“顿驻”的早期楷书横画形态。这在东汉晚期的长沙东牌楼、五一广场等简牍(图6、7)中可得以印证。


图6


图7

2、横折

横折的用笔,分解开来看其实就是横画与竖画连续书写的过程。在八分隶书中,横折用笔,是通过摆动范畴笔法内的翻折用笔来完成的。而随着横画收笔的重按顿用笔,在横折折点处必须通过提笔换锋下行,自然也就形成了一个方形棱角的点画形态。由此可见,横折用笔由摆动翻折换锋到按顿、提笔换锋,明显是用笔空间由平面向垂直纵向的转变。我们在近年出土于长沙走马楼、郴州等地的大量吴简和西晋简牍中,可以较为清晰的看到这种点画形态所隐含的内在用笔空间的变换。(图8、9)

文章来源:《美术教育研究》 网址: http://www.msjyyj.cn/zonghexinwen/2021/0813/932.html



上一篇:少儿美术教育:从学习技巧的圈子跳出来
下一篇:探究初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高学

美术教育研究投稿 | 美术教育研究编辑部| 美术教育研究版面费 |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发表 | 美术教育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美术教育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